【心血管病】50年「煙齡」翁3條心血管近全塞一度自尋短見 心臟科醫生促港府加強社區復康服務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4/22 08:00

最後更新: 2021/04/22 09:38

分享:

分享:

50年「煙齡」翁3條心血管近全塞一度自尋短見

滿足一時口腹之欲,隨時賠上健康,後悔莫及。年屆逾6旬的黃伯,「煙齡」達50載,最愛吃鵝肝、扣肉、奶油包、蟹等油膩食物,即使數年前確診三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仍未有去除陋習,至去年情況急轉直下,他形容「上不到8級樓梯、穿鞋後未綁鞋帶已氣喘」,終驗出3條心臟血管近乎或已全塞,須馬上作「通波仔」手術續命。

有心臟科醫生提醒,近半心血管患者會在兩年內復發,認為港府應更新相關藥物名冊及加強社區復康服務。

50年「煙齡」黃伯3條心血管近全塞一度自尋短見(鄧凱文攝)



心血管病 逾4成兩年內復發 

「曾以為做完通波仔就是無敵,原來仍會復發。」年紀輕輕便染上煙癮的黃伯,數年前確診三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糖尿病,仍未有決心戒除陋習,至發現3條心臟血管近乎或全塞時,已為時已晚,須馬上作「通波仔」手術續命。但原本從事裝修工程的他隨即被辭退,突如其來失去收入來源,加上受盡病魔折磨,黃伯一度自尋短見,幸獲兩名兒子支持,終決心積極抗病,現已戒煙一個月,並跟隨營養師選擇食物,及參加社區復康服務。

據衞生署2017年數據顯示,本港每5宗死亡個案中,便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病,為繼癌症及肺炎後的第3殺手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表示,本港每年耗638億予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患者,而本港心血管疾病更有年輕化趨勢,推算未來10年,45至54歲港人中,有3成人會患上中至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;他又提醒,曾患心血管病病發的患者中,有43%人會在2年內再病發,形容預防病發為刻不容緩。

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表示,本港每年耗638億予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患者(鄧凱文攝)

促撥資源 社區加開復康療程

香港復康會專職醫療主管吳玉敏認為,心血管疾病復康療程應涵蓋壓力管理、病理學、健康飲食、運動、日常生活技能等,該會有提供相關晚間或周末課程,但發現公立醫院或私營醫療將復康者轉介至社會服務,出現了斷層;她建議港府增撥資源於社區加開復康療程,及完善公立醫院將個案轉介至社會機構的程序。 

在藥物治療方面,陳藝賢以高膽固醇為例,指現時有針劑藥物可將壞膽固醇水平控制於理想範圍內,相關藥物已於港應用約6年,惟只有家族性遺傳高膽固醇的患者,才可獲醫管局資助;否則則須每月以約2,000元購買,陳促請港府應盡快將相關針劑藥物納入藥物名冊,以減心血管患者再度病發機會。

5,000元電子消費券料暑假登記,即看申請資格及登記方法:https://bit.ly/3uOA7pT

TOPick x 昂坪360「繪蛋滋味」親子設計比賽,立即參加有機會贏取Staycation獎品,按此參加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鄧凱文